日前,玄武区香林寺沟片区历经两期治理,全面完成更新。香林寺沟片区因沿河的香林寺得名,而香林寺在清代又为曹雪芹家庙,被红学专家考证为《红楼梦》中铁槛寺原型,这就使得该片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那么,香林寺的历史延宕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一座隐身于僻静院落中的建筑,何以会让南京文友流连忘返?记者进行了探访。
柱础刻有吉祥浮雕
最晚也能追溯至明初
走到明故宫北,在北安门桥附近向西,有一座“后宰桥”,桥下有暗沟,沿桥面从南向北望去,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路牌显示,这条河就被称为香林寺沟。
香林寺就位于后宰门佛心桥37号,在一处僻静的院落中。放眼望去,屋脊上镶嵌着“风调雨顺”四个大字,两端有兽吻,显得气度非凡,又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之感。这座殿宇式的老房子,便是香林寺仅存的大殿。尽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大殿,但在蓝天之下,仍能读出其中的几分肃穆和庄严。可以想象,在几百年前,人们划着小船由河道拐进香林寺沟,一路抵达香林寺。
走近一看,大殿柱础雕刻极为精美,每层每面皆满饰浮雕,有八卦、如意、方胜、龙凤、花卉等纹饰,以及蝠、鹿、兽等寓意吉祥的图案,雕工精巧华丽。殿后有古银杏树三棵,树干粗壮挺拔,需三人才能合抱。正是初夏时期,银杏树已显枝繁叶茂景象,遮天蔽日。据称,每到秋日,香林寺大殿就会被一片金黄色所包裹,花坛、石阶,还有那片黑色的大屋顶上,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金黄的落叶。
记者了解到,关于香林寺的历史现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称香林寺始建于南朝萧梁湖熟镇杜桂村,即今江宁区湖熟街道,当时名为杜桂院,明洪武元年迁入金陵城,置于皇宫厚载门北,改称“兴善寺”。还有一个说法称,香林寺建于明朝,比如清代《新修江宁府志》中记载:“香林寺在太平门内,明时建……此与宋《庆元志》所载杜桂村之香林寺在高桥门外者,各别。”南京文史专家陈诒绂也持相同观点,其《钟南淮北区域志》记载:“西北有香林寺,在厚载门后,明时所建。梁庆云寺佛牙流传在此。又有大藤结成自然椅,容坐数人。”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明确,即香林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经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林寺一度成为香林寺小学、宇花小学校舍,等等,现仅存大殿、古银杏以及几方石碑。1992年,香林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康熙帝御笔题额
寺内曾藏有吴道子画像
事实上,香林寺的兴盛,与清康熙帝南巡有关,更与曹雪芹家族关系密切。
据《乾隆江南通志》载:“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皇帝南巡改为香林寺。”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偶然经过兴善寺,见这里林木茂盛、鸟语花香,于是,御笔题写匾额,赐名“香林寺”。
康熙帝出现在香林寺,同时也是对香林寺与曹雪芹家族有着密切关系佐证。1975年初,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在佛心桥37号院内发现“香林寺庙产碑”。碑文记载:“前织造部堂曹大人买施秣陵关田二百七十余亩,和州田地一百五十余亩。”南京大学教授、《红楼梦》研究专家吴新雷通过走访与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调查,断定该施主曹大人就是曹寅,“香林寺”匾额是康熙皇帝重新命名并题写的。
吴新雷长期生活在南京,熟悉石城内外的古迹沿革。他认为,曹雪芹家从康熙二年(1663)到雍正六年(1728),在金陵生活了66年。曹玺、曹寅、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在金陵历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其中曹寅的母亲孙氏曾当过康熙皇帝玄烨幼年保母,曹寅因此也成了玄烨的伴读,所以曹寅与康熙皇帝的关系特别亲密。康熙皇帝南巡,曹寅多次负责接待就是一例。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恰恰是在金陵长大的。
文史学者田飞表示,其时,因为有了当朝天子的御笔题额,深得康熙皇帝赏识的曹寅大人也慷慨解囊,将香火田四百二十亩施与香林寺,香林寺再度兴盛起来。从诸多文献记录,可以一见其当年盛景。据甘熙《白下琐言》记载,香林寺曾有“四足铜方鼎,高二尺余,其色黝然如铁。传说百年来从未出灰,但灰亦不满”;有“雕梁九龙供案,乃明代宫内用物”;有“吴道子大士画像,金碧粲然”;又有“佛牙高约五寸,阔五寸,其色黄,覆以香楠小塔……”
《红楼梦》中铁槛寺原型
这里曾是曹雪芹“家庙”
基于香林寺与康熙皇帝的特殊渊源,以及其与曹雪芹家族密切的关系,后世红学家也将香林寺看作“曹雪芹家庙”,并考证出《红楼梦》中的铁槛寺,其原型就是香林寺。
据田飞介绍,所谓家庙,就是旧时的有钱人家为结善缘,常将自家的田产布施给寺院,充作“香火田”,以修善去恶。寺院将这些田地租给附近的农户耕种,或由本寺僧人自行耕作,所得效益即用于修缮庙宇等。
《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写道:“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的,现今还有香火地亩,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又说:“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寺,因他庵内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而在现实中,《上江两县志》中证实江宁织造署“往北”曾有一个水月庵。而香林寺的兴衰自然与当时的曹家命运紧紧相连。
吴新雷曾参与曹雪芹家庙万寿庵及水月庵遗址的现场勘查论证,并撰写了《曹雪芹家庙万寿庵遗址的新发现——附考水月庵遗址》一文。该文说:“水月庵与万寿庵遗址的考实,也说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家庙的描述,是有其真实的生活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