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生平传略(二)
王炳熹
(三)尧天舜日
舜二十多岁时圣贤之象就已显露无遗,他以无人比拟的冰雪情操,名震四方,广受称扬。舜耕作于历山,因为他的到来,相聚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使历山由一个荒僻的小地方,变成了热闹非凡的集会市所。他经商时亦以诚相待,绝不使假,不欺行霸市。在与身边人们的交往中,舜展现出了卓尔不群,凝聚人气的无穷人格魅力。两千一百年后,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由衷感叹道:“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舜何其伟哉,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就会兴起礼让风尚。“舜诚制陶,精美不窳”,他制作陶器,精益求精,不粗制滥造,有力地带动了龙山文化制陶业的鼎盛发展,使“舜陶”流传千古。他到哪里,周围的人们都愿意相伴相随,“一年而所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相传,舜还是一个很有艺术天赋的人,“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他亲手制作了丝弦乐器五弦琴,流传至今的中国古琴,就是由他首先创制的。他还创有六律五声八音,谱写了《九招》、《六列》、《云英》等华美乐曲,亲自创作了著名琴歌《南风操》,用以祈福教化于民。舜还会演奏大韶和啸韶,能使“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舜是华夏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舜娶了娥皇、女英后,嘱咐她们说,你们虽身为尧帝之女,但要放下尊贵之心,安心住到妫(guī)河边的家中去,不能嫌那里偏僻穷困,要像平民一样遵守妇道。尧听说后,十分赞赏,觉得这样做很好,就把舜召到京城试用考察,先让舜担任司徒,负责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后来尧又让舜参与百官政事,舜把百官政事办得非常出色,有条不紊。于是尧就让舜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也都恭恭敬敬。尧找了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日子,有意安排舜孤身一人深入到虎豹出没的茫茫深山老林中去,而老虎却不伤害舜,毒蛇也不叮咬舜,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安然返回。尧看到舜聪慧机敏,堪担大任于天地。
经过三年的多方面考察,尧最后认定舜确实是个品德优秀才能卓著的圣贤之才。尧把舜叫到身边说:“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但尧还是坚持让位给舜。这种让位,远古时期称做“禅让”。尧选择了正月的一个吉日,在太庙举行了隆重的禅位典礼,舜代尧接受了天子的大命。尧让舜代理天子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尚书》中称舜“受终于文祖”。舜终于从一个社会底层的贫苦靑年,华丽转身为华夏民族德高望重的部落联盟首领。
舜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后,仍然保持着勤劳俭朴的品行,跟普通百姓一样参加农事劳作,同甘苦,共磨难,经常参加渔猎和制陶,一样对周围的人们宽厚亲近,受到大家的无比尊敬。
舜三十岁辅佐尧处理政务后,在用人方面作了改进。从前,高阳氏后代中富于才德的子孙有八个人,世人得到过他们的好处,称为“八恺”,意思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后辈中有才德的子孙也是八个人,世人称为“八元”,意思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让他们掌管土地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舜在摄政期间,充分展示了作为部落首领宏大的治国方略和高超的政治才干。
舜执政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变革,天下呈现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政通人和,凤凰来仪,盛世空前。这年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在泰山脚下召见了东方各诸侯,并协调校正了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以及长度和重量的标准;修订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礼法;规定了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器的使用规格,以及三种用以借垫玉器的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的规格;规定了初次相见时的赠礼,这些礼品包括活的羊羔与大雁以及死了的雉鸡。仪式上所用的五种玉器,等典礼完成以后,都归还诸侯。这一年的五月,舜去南方各地视察,到达南岳衡山。在那里所行的各种礼节,如同在岱宗泰山所行的一样。这一年的八月,舜在西方各地视察,到达西岳华山,像当初祭祀泰山一样祭祀了华山。这一年的十一月,舜到北方各地视察,到达北岳恒山,采用了祭祀西岳华山的礼仪来祭祀北岳恒山。舜返回之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祷告,用公牛一头为祭品。并立下规定,每隔五年,舜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行视察。四方诸侯分别在四岳朝见天子,全面向天子报告自己的政绩,天子也认真地考察诸侯的政治得失,把车马衣服奖给有功的诸侯。开始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之用。
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舜命令把常用的五种刑罚的形状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世人。用流放的办法代替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以示宽大。增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庶人做官而又有俸禄的,犯了过错,就罚以鞭刑。掌管教化的人,使用刑罚时,则用扑刑。如果犯了小错,或过错虽大,只是偶尔为之,可以赦免;如果犯的罪较大而又不知悔改,就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舜认为,刑罚一定要“谨慎,谨慎,在使用刑罚时,要慎之又慎啊!”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饯兜流放到崇山,把治水无功的鲧处死在羽山。这些举措使奸佞坏人受到了严厉惩罚,天下人无不心悦诚服。
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昧丧理义,包藏祸心,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其为“浑敦”,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都称他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都憎恨他。饕餮与浑沌、穷奇、梼杌并称为“四凶”。舜果断下决心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荒蛮的地区,大家都说从此再没有恶人了。
舜摄政二十八年,尧才去世。这时舜已经五十八岁。尧逝世后,百官和人民好像死去父母一样悲痛,三年中,全国上下停止一切奏乐。守丧三年以后的正月初一,舜来到了文祖庙,和四方诸侯共商国家大事,打开明堂的四门,明察四方政务,倾听四方意见。他叹息着说:“十二州的长官,衣食是人民的根本。你们作为诸侯首领,只有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周围的臣民,并顺从他们的意志去处理政务,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才能使政务达到至善的地步,人民才能对你表示臣服。”
三年丧事完毕后,舜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到舜那里去告状,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就到了都城,登上天子之位。舜六十一岁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即天子位后,政治上又进行了一番大的兴革。他广泛征求“四岳”(部落首领)等大臣的意见,举贤任能。舜对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九位贤人,任命为“九官”。禹为宰相,负责治理水土;弃为农官,负责掌管农业;契为司徒(教育官),负责推行教化;皋陶为司官,负责执掌刑法;垂为工官,负责掌管百工;益为虞官(掌握山川草木),负责掌管山林;伯夷为礼官,负责主持礼仪;夔为乐官,负责掌管音乐和教育;龙为纳言(传达官),负责发布命令,收集各方意见。“九官”的政治治理结构,基本构建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最初模型。舜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这些人的政绩,以决定是升职还是免职。通过这样的严厉整顿,“庶绩咸熙”,部落联盟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出现了全新的局面。所有的人都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在本职岗位上颇有建树,其中禹的成绩最大。他尽心尽力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最终制服了洪水。
舜帝主政期间,天下水患消除,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君臣相亲,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成为中原最强大的部落盟主。
(四)圣帝明德
先秦古籍中,对舜以德怀柔的施政方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舜因此赢得了“仁舜不征、以德绥远”的美名。《吕氏春秋•上德》说:“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其他有关史籍也都对此作了记述,说舜为了促使三苗臣服,采取了发展生产,巩固联盟内部团结,对三苗采取文教感化的德政措施,即“分北三苗”,最终使得三苗归顺臣服。
“三苗”又叫“苗民”、“有苗”,是我国古代南方强大的部族,既是国名也是部族名。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主要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大致是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带,即长江中游以南地区。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尧帝执政的时候,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后来,三苗不服,又发动了多次叛乱。尧于是将他们的一部分人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不服,舜以德感化,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韩非子•五蠹》说:“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这些文献充分记述了舜以德施政的治国之道。
舜岁数越来越大,感到身体日渐衰老,于是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舜妃娥皇,一生不育。女英连生九子,其中八个无才,十分平庸,只有义均聪敏,封于商,号商均。这时,有人向舜帝建议说,帝位袭传给其子商均最好。舜帝却说:“一国之君,应是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普天之下,若有一人德才在商均之上,帝位就不应交给他。如果不论才德,不问百姓,以血缘相袭承,官将不服,民将不拥,是国之祸,是民之殃,我之万万不可。”于是,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上奏说:“禹应该可以使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四岳回答说:“正是,但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舜不避前嫌,马上命禹子承父业,治理洪水。
禹深感舜的信任,恪尽职守,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他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认识到父亲鲧用“堵”的办法治水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为主。他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治理,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还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九十四岁时,把帝位禅让给了功勋卓著的禹。舜对禹说:“当年尧王曾对我语重心长地嘱咐过,如果天下的人,都陷于穷困之中,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永远终止了。希望你也一定牢牢记住尧王的教诲。”从此,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禹来摄政,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舜则带着两个妻子到外地巡视去了。
司马迁记述说,舜帝一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了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东南),此地被后人称为零陵。山南有舜庙,附近有舜峰、女英峰、娥皇峰、箫韶峰等。汉武帝曾到此祭奠舜帝,从此就有了“天下万山朝九嶷”。
过去,舜每次外出巡视,除了大臣随扈以外,二位妃子娥皇与女英也都是一起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至亲。这年盛夏,舜巡视到洞庭湖畔时,因为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了洞庭湖中的君山,舜则继续南巡。一天夜里,女英梦到了舜,舜坐着一辆瑶车,自天而降,对她说,我已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我在天上是“上理紫微,下镇衡岳。”女英醒来,焦灼万分。不久,果然传来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娥皇、女英听到噩耗,悲痛万分,哭得死去活来,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她们一天比一天悲伤,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一天晚上,浓雾渐渐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一道闪电,云越积越厚,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血泪一点点收集起来,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与女英突然间明白了,那是舜在召唤她们。两人好好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半个月后,娥皇、女英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将她们葬在君山,并立湘夫人庙来纪念她们。女英峰上丛生斑竹,相传是舜帝二妃涕泪留下的泪痕点点成斑。它通体苍褐,斑痕累累,有的像指纹,有的像泪痕,竹节稀疏匀称,“白泪竹”更呈现出鲜红血色。
舜逝世后,禹按照华夏部落联盟的传统,为舜举行了祭奠,办理丧事,守孝三年。虽然这时禹的势力已经很大,他还是按照惯例,表示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君,自己住到阳城去。但是,拥护禹的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们,都不去朝见商君,而去朝见禹,一致拥戴禹做联盟首领,禹于是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父亡子继的世袭制度取代了任人唯贤的民主选人制度,禅让成为了千古绝唱。
舜三十岁受尧禅让主持政务,摄政二十八年,尧死后守丧三年,六十一岁正式即位天子,九十四岁禅位给禹,在帝位三十九年,一百岁时病逝巡视途中。但据《竹书纪年》的记载:“舜帝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意即舜帝执政四十九年,其后就在鸣条居住,五十年之后去世了。如按这个说法计算,舜则是在六十二岁继天子位,在帝位四十九年,一百一十岁让位给禹,一百一十二岁逝世。
九嶷,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舜帝服务民众的动人传说,更留下了无数文人骚客仰游九嶷的幽怨、怀念和赞誉。
舜登天子位后,仍然不断去看望曾经虐待迫害过自己的父亲、继母和弟弟。虽贵为天子,但见之仍毕恭毕敬,尊之至亲至诚,后来还把象封为了诸侯。他身体力行,仁孝开明,崇礼尚德、宽厚待人,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到了垂范千古的作用。
舜是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道德文化之根。“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祭舜帝文》说:舜“承尧传禹,拓新人文。功德丰伟,立极乾坤。”“事亲尽孝,以德化民。施政以仁,万世崇尊”。舜传奇曲折、波澜壮阔的辉煌一生,就是一部华夏原始先民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舜所倡导并实践的“孝悌、谦让、忠厚、仁爱、德治”、“天地人和”、“德为先,重教化”等舜文化精髓,筑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成为我们博大精深、光耀万古的传统文化璀璨瑰宝。
作者简介:王炳熹,1956年生人, 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省作协会员,先后出版《一字千金》、《笔墨人生》、《齐鲁文化——从辉煌到衰微》、《宫廷政变》、《中国符号》等著作多部,连续两次获司法部第四届、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优秀图书奖,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出版各类文章一百多万字,多篇思想评论获省级党报一等奖。
标签: 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