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 -- 2019父亲节

纵横百科 54 0

  父亲王聚荣,1902年4月8日,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人的家庭。他和母亲一起,一生不辞劳苦的耕耘,换来全家人的幸福。1988年3月28日凌晨因病离开人间,享年86岁。

  父亲是经历过老社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的人。全家人在他的带领下,历尽艰辛,终于走到新社会,获得了新生,成为新社会名副其实的工农兵家庭、革命家庭。

  这个大家庭里,全家有四名共产党员,二名共青团员,一名曾见过毛泽东 的人民公社书记,一名抗美援朝归来后荣升的正团级干部,二名大型国营企业全民职工,一名任期多年的妇女大队长,和一名生产第一线的贫农代表,二名当年全县学习毛 著作积极分子应届代表,在60年代里,就有三名中学以上的学生,是全村最积极向上的革命家庭。父亲和母亲一起,为国家养育出有用的将才,一个个为新中国壮丽的事业出汗出力,贡献力量。有关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成员状况,于2019年5月12日的母亲节里,已在人民网、红网、天涯网、新浪、百度文库、空间,已详细叙述。在各类浏览器上输入《我们的母亲 – 2019母亲节》即弹出全文。

  小学时,我在距家乡6华里的小镇上学,每天往返二十多里路,遇到雨天,泥泞的乡村土路行走十分艰难。那时我很小,父亲怕我累伤腿,每天中午给我送饭到校外的大路上。在一个风雨交夹和秋天,中午放学,我走出校园,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到父亲撑着一把破雨伞,匆匆的迎面向我走来。父亲从他怀里掏出用毛巾包了好几层的饭盒,把热腾腾的豆面条递到我手上,父子二人蹲在路边的草地上,父亲用那把破雨伞照着我,他自己却淋湿了脊背,他看着我把热腾腾的豆面条喝下肚,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返回学校时,父亲仍撑着手中的雨伞,站在大路上,看着我身披破旧的雨单向学校走去,直至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小学五年级住校时,父亲总是给我送吃的,不断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那时自己数学成绩不太好,一节课跟不上,节节跟不上,总是苦恼,觉得对不起父亲,只好把主要精力用在文科上,语文成绩一直上升。自己的一篇作文《美啊!我的故乡》成为全校的范文,看着自己的范文登写在校园的大黑板上,心里好受一些。父亲的最大愿望是我能顺利考上中学,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担心考不上中学,对不起父亲,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考中学时,数学50多分,语文一篇作文98分,总分148分,以合格的成绩被中学录取。实现了父亲的愿望。老师把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亲开心的笑了。

  中学食堂每个星期六中午要改善一顿生活,做一顿多少有点肉味的糊辣汤,在当年,这就是最好的校园美餐,中午我舍不得喝上一碗,只啃个黑黑的红薯面馍,用自己能装上2碗饭的大茶缸,买上2碗,下午放学时,小心的提回家,让父母都喝上一碗。可是,这样的美味,父母哪舍得喝下,在锅里温热后,端出来非让我喝下不可,看着这场面,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默不作语的靠在院里的大椿树上,眼泪飕飕的落了下来,父亲一边给我擦着泪水,一边哄劝我喝糊辣汤,最终,糊辣汤还是让我喝下。整个星期天,父亲除了干活、卖菜,剩余时间,和母亲一起,围着我转来转去、给我做好吃的。直到星期日下午回校时,父亲和母亲一起,把我送到村外,我走得很远,回头看看,他们还站在那里,用手掌打着眼罩、看着我向学校走去。

  父亲虽没有文化,但他有一颗正直善良向上的雄心,无论干什么事,再苦再累也要向好处努力。在我考上中学之前,记得给生产队种瓜的一年,父亲几乎全天不停的蹲守在瓜地里,把瓜地整理出一排排、一垅垅,象整齐的队伍。不但好看,而且能防旱保湿,还能排水防涝。幼小的瓜苗在父亲精心赔育下,茁壮成长。

  寂静的瓜地约50米宽,200米长。瓜地两旁的邻地,种的高梁和玉米。肥沃的高梁地里,一行行青一色的高梁长有2米多高,密集、深绿色的、约70厘米长的高梁叶子,被风吹得发出一阵阵唰唰的声响,时而让人不寒而栗。有时,我给父亲送饭时,担心会不会从阴森的高梁地里钻出个野兽或偷瓜人。

  瓜成熟的季节,瓜地成了生产队诱人的田园,很远就能闻到瓜地飘来的瓜香。白糖筒甜瓜又白又光滑,脆甜可口,让人吃不够;花花的梨面沙老面瓜,敲开就香味扑鼻,象彩色雪沙一样,吃一口,嘴角两边就会粘满一层厚厚的瓜瓤;大西瓜,最大的一个有70多斤,红瓤黑籽的沙瓤大西瓜,比白糖还甜。只所以有这么好的瓜,是父亲在管理瓜地时,尽心尽力,从不会偷懒省工,下到了最大的功夫。给瓜腾根部土壤补加土粪、上油饼、打瓜顶、翻瓜秧等等。我每次去瓜地,远远就看到父亲在瓜地里不停的忙碌着。而且,在瓜季里,父亲对自己吃过的好瓜,细心选种留籽,把选到的好种籽,沁泡晒干后,用一个个小布袋分类装好,整齐的挂在自己的屋檐下,为来年种瓜打好种籽基础。

  瓜地周边种有豆角、辣椒、茄子、苋菜和南瓜,这样,即有菜吃又起到保护地边的甜瓜不被过路的牛羊啃吃。每隔几天,生产队就会给社员们分瓜分菜,社员们满脸笑容的抬着一筐筐分到的菜和甜瓜西瓜,赞不绝口的称赞父亲种的瓜就是好,是大街上难以买到的好瓜,夸奖父亲是全村最有经验的好瓜匠。

  之后二年,生产队就没有再种瓜了。在村西,我家有一块宅基地,宅基地约有30米宽,60米长。我刚上中学那年,父亲在这片宅基地种上自家的瓜。瓜熟的季节,在星期天或放假期间,父亲总让我去瓜地看瓜,他腾出时间给门前的菜园浇水,照看一下自己的大菜园。

  离瓜地约100米远的地方,是父亲长年种植的大菜园,约20米宽,10多米长。在菜园的四周,东、西、北三面筑起一米多高的篱笆,南边紧靠村中的大池塘,岸边高高的吊杆是父亲得力的灌溉工具,浇灌十分方便。菜园里种有大葱、韭菜、青红辣椒、西红柿、紫茄子、土丝瓜、青叶菜,还有一棵结满果子的桃树和一小片甘蔗林,菜园两旁的参天大树上,爬满了丝瓜和扁豆的青腾。微风吹动着甘蔗林上的叶子,发出阵阵的唦唦响声,在父亲的耕耘下,大菜园呈现出一派植物世界的生机。父亲是勤劳的人,在他身上,好象永远没有疲倦、永远有用不完的力量。

  那时,在瓜地看瓜,跟父亲学会了选好瓜,吃好瓜的本领,哪些瓜蜜甜酥脆可口,我一眼就能看出。瓜吃美啦,就抱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长篇小说,厚厚的一本《林海雪源》,不到两天就能看完。那时记性好、看书快,除了做完作业外,其他长篇小说如:《苦菜花》《迎春花》《红岩》《红日》《烈火金钢》《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东进序曲》《当乌云密布的时候》《平原枪声》《星星之火可以燎源》《敌后武工队》《战斗的青春》《铁道游击队》《雷锋》《野火春风斗古城》《水浒传》等,故事感人。这些都是印相较深的长篇小说,还有很多看过而想不起来的著作,是我长年的学外陪伴。有时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替书中人物犹恨并存。苦菜花中的星梅、平原枪声中的杜平和王二虎、红日中的敌师长、战斗的青春中的李铁和许风、宋江以悲剧收尾等等,总让人回味。书中的人物,成了生活的偶象。那时年龄小,容易接受事物,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有些印相较深的文句描写至今还印相清晰。这是父亲无意中为自己创造的另一个新天地---瓜地的学堂,成为以后人生的引航灯。

  在上中学期间,有一次我脚疼,父亲用人力车拉着我去上学,在学校附近,父亲要背着我去教室,我怕同学们看见,不好意思,说什么也不让父亲背我去教室,而父亲非要把我背到离教室最近的地方,让同学们看见了,我反过来把父亲责怪一顿,现在想想,真有点对不起父亲。

  为了供我上学的学费,父亲时常在下午从菜园里摘菜,母亲在家择菜整理好,为了保鲜,晚上泡在干净的水筒里。第二天一大早天还不亮,父亲就挑着菜担子,到外村卖菜。因为父亲种的菜特别好,又整理得干净,所以,每到一村,很快就会卖完。每天早上出去,上午约10点前就返回到家中,把卖菜的钱交给母亲。那时,我的学费和全家的花消,就靠父亲卖菜这点钱来维持。

  在中学里,父亲对我的生活很关心。除学杂费外,还定量给我每周的生活费。用父亲给我的生活费订阅了《中学生》杂志,就是这个杂志,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把我从文科引入科学的思路。我经常省吃俭用,瞒着父亲,用自己的伙食费偷偷的去买无线电零件做试验。那时,卖无线电零件的是国营单位,全县就这一家,设在离我们有30多华里的县城中心。不通汽车,只好在星期天的早晨,天还不亮,就带个夜里放凉的熟红薯,徒步向县城走去。我看着商店柜台里各种各样的无线电零件,心花怒放,象过年一样开心,早把一路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那时没钱,只能花3元钱买个急用的高频三极管,中午舍不得买碗饭吃,何况也没钱买饭吃。饿着肚子,马不停踢的奔走在回家的沙土公路上,实在累的走不动时,就坐在路边的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后,继续赶路。那时自己才刚十几岁,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腿脚经不起跑长路劳累。从早上天不亮到夕阳西下,一天往返70华里的路程,走得浑身无力,脚脖阵阵钻心的疼痛。咬着牙艰难的走进家门,这些,父亲不知道,也不想告诉父母,怕批评我是不务正业。带着吃的及早回校,星期天晚上还有晚自习呢。

  那时装配试验的条件很差,没有万用表和测量仪器,只能靠听声音、摸温度来判断放大电流的大小。每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我一路紧走慢跑,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的点上手罩煤油灯,烧上自制的土烙铁,一干就是通宵,不知疲倦。每成功一次,听到从自制的收音机里发出清脆悦耳的宏亮声音时,就是莫大的幸福和快乐。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初级无线电基础知识、慢慢积累了矿石收音机和再生两管机、来复式收音机、及高灵敏度收音机的装配经验,半年中,在16克的练习本上,陆续写满了两本理论与实践录。在这个第二中学里,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会自制装配收音机的学生。为了学业,父亲还是劝我学生以学为主,业余时间学习无线电不要耽误学习。随着时光发展,后来又向9英寸黑白电视机钻研。想给父亲一个惊喜。

  从装制收音机成功那时起,元件就开始越积越多,产生过将来建立一个《无线电展览馆》的野心,记录下无线电发展史,将来给父亲一个回报。在后来的2000年代末,回视展览馆的构思基础,发现是那么的可贵。其中收藏了1953年中国第一代大体积电子管收音机在南京无线电厂试制成功的同类机、1960年中国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在上海无线电器材厂试制成功的同类机,以及老式留声机、大唱片、纸盆有线广播、老式电话机、拨盘机。自己亲手制做的早期利用矿石检波的矿石收音机、高低频放大机、来复机、大体积三便利收扩机、磁带收录机、电视器材及早期有纪念价值的各种元器件和工具等等。例不胜举,五花八门。可以说,不同年代的器件器材,基本上是应有尽有。订阅的各类技术书藉、杂志,优其是《无线电》杂志,于1973年10月复刊后,一期不少的连续订阅着,成为跟踪历史的宝贵资料。杂志中的文字能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同步作证,是实物最好的讲解员。这些资本,不仅是一个实力强大的维修部的后盾,而且,是一个足有条件办好的、实物与图文并茂、有中小规模的《无线电历史展览馆》的基础。不但能记载无线电发展史,让人们大开眼界,如果再扩展家电新产品介绍,还能起到引导人们购物思潮的作用。会逐渐成为人们家电购物的指南针。这是越老越有价值的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自己筹建,而且也是现代旅游业深受欢迎的投资项目。极少有竟争对手,晚年可以靠管理、靠收门票乐趣人生。可惜,不在家期间竟意外的被当作过实、没用的废品一车一车的当废品卖掉。无线电就是我的心血,一生就是靠它起家打天下,这对我是致命的打击。等于卖掉一个展览馆。失去这些资本,就失去了目标和锐气,大大降低了自身价值。这让我想到,自己一生的每一个重要结段,都离不开父亲的呵护和无意中的支持,想到父亲的重要,觉得对不起父亲的英灵。这是回忆父亲中引出的一个小小插曲。

  回到那个年代。那时的乡村人都没见过收音机,根本不知道收音机是什么样子。自己这点无线电小技,就让不少人感到十分震惊。农闲时的晚饭后,附近邻村的一些人,三三两两,有的打着灯笼,有的噙着旱烟袋,边走边聊的来到我家院里听收音机。正是由于这些,父亲对我改变了认识。后来,收音机三便利机型刚刚以农村大队部开始兴起时,那时根本没有维修部,我就成了方园几十里以内出名的义务维修工,都是专车接送。那时的专车,红旗、永久、飞鸽加重自行车就是有些大队部能借到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在学校时,我就爱写爱画,有一手美术字体和写文章的优势。以至离校后,一空军接兵部队破例点名招收我。这本来可以让父亲高兴的轻松起来,可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被当时的地方小人钻了空子,没通过接兵部队,从名册中徇私换掉。我知道,那年代部队需要这样的人才,这不仅毁掉了我的前程,也毁掉了未来我为祖国多做贡献的大好时机。之后仍然被地方大型国营企业破例招收,只是没有部队更适合我去展作为。

  其实,在更早的学校日子里,我的精力就向往着无线电,以致于自己数学成绩一直下降,差点考不上中学,这是我最对不起父亲的地方。不过,后来生活中,我有了雄厚的无线电基础,成了第一代维修家电的技术人员。那时这样的技术人员十分缺少,这把刷子为我的人生点亮了生存的绿灯,开始走上摆脱贫困的人生道路,加上不断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探讨和钻研,技术资料不断丰富,柜子上、桌上、床上到处堆满了我的书藉。父亲对我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参加工作后,走上了工业学大庆之路,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曾为企业去外地描绘设备图纸;抽调工业局刻钢版字、印刷工业方面的资料;为企业交上自已设计的工业大型锅炉水位自动控制图纸,和12项电子技术自动化改革项目等。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思考,因而没注意到关心父亲。父亲的背影显得孤驼,他仍在默默地为儿女们操劳,他并不期待什么,只希望我们平安成长进步。父亲去世后,才知道父亲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可惜晚了。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奋斗的一生,尽管他自己操劳辛苦,但看到自己儿女在健康中成长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愉阅。父亲做事认真、有坚持精神。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好心人。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独特用处和自我价值,把一部分技术能力放在为社会、为人类多做点好事,弘扬好人好事,义务为那些收入不高的困难人群、能举善助人的好心人、力所能及的做点好事,就是对父亲精神的传承和回报。

  在2019年的父亲节里,祝愿父亲和母亲一起,在另一个世界过上轻松享乐的好日子!依然呵护自己的儿女子孙和后继亲人平安幸福,名利双收!

我们的父亲 -- 2019父亲节

标签: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200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