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纵横百科 200 0

封神知识点:五夷山 文/王事情

《封神》中有五夷山而无武夷山之名,而五夷山又实在藉藉无名,因而在网上发文时总是被自动纠错成武夷山。

阐教破十绝阵之化血阵时,燃灯正愁本教无应劫之人(其实就是炮灰),忽有五夷山白云洞散人乔坤下山。但他并不是第一个,后来燃灯与赵公明大战时,又有五夷山散人萧升、曹宝现身相助,以奇宝落宝金钱收了赵公明的定海珠。最后还有两个金毛童子,在杨戬得三尖两刃刀和淡黄袍两宝时出场,旋即拜杨戬为师,自云亦是出自五夷山。

五夷何意?

按原著来说,五夷山一共出场五人,或许五夷得名正是因为这五人。

古人觉得中国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夷、戎、蛮、狄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而且贬义居多。道门的核心是人、阐、截、西方四教,四教相当于是中国,而阐教更是道德至尊,除此之外的散修都是修真界的边缘人。边缘人也是蔑称,这个意义是与夷狄相通的,五夷就是五大散仙,五夷山就是五人修真之地。

而论其现实中的原型,恐怕还真的与福建的武夷山大有关系。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武夷山风光

惟二的例外在阐、截的生死存亡之争中,散仙必须进行占位。

万仙阵上,通天教主摆出截教有史以来最强阵容:前后排山岳修行道士与全真,左右立湖海云游陀头并散客。道士、全真、陀头、散客正是组成截教大军的四股力量,散客就是散在天下各处的仙人,亦即散仙。此役截教煌煌万仙,可谓将封神世界中所有潜势力都一网打尽。

谁敢反抗圣人的征服?

但偏偏有两股散仙势力就敢!

第一个是西昆仑的度厄真人和陆压道人。度厄两个弟子李靖和郑伦尽皆叛商助周,又借出定风珠给阐教破阵,态度不要太明显。而陆压下山以来,先杀赵公明、再战三霄孔宣,又参与了诛仙、万仙两战,公然不把通天当瓣蒜。

第二个就是五夷山五大散仙,无一屈服于截教势力,全部站在阐教和西岐这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阐截相争中,截教优势明显,天下散仙尽入截教门中,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表现。但西昆仑和五夷山却是唯二的例外,西昆仑也还好说,毕竟陆压实力强大,五夷山有什么?道行并不高深,基本上就是来当炮灰的。

他们为什么助周?

这大概的确投映了作者的某种价值观。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萧升、曹宝

武夷山的得名《康熙字典》“夷”字条有个解释:“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胜。相传籛铿之子,长曰武,次曰夷,隐此得道,故名。”此说实际出自《列仙传》:“籛铿隐于此山,二子曰武曰夷。”籛铿即有名的彭祖,是先秦道家人物,相传活了八百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籛武,一个叫籛夷,在此山隐居修行得道,后人就称此山为武夷山。

此山横跨江西与福建两省,位于铅山县、武夷山市境内,后者以前叫崇安县,1989年撤县建市,并改名为武夷山市。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武夷山志》封面

其地胜迹极多,道光年间的《武夷山志》(下简称《志》)“总志”第一句即称此山本为仙窟,琳宫梵宇鸟革翚飞,极尽华丽之能事,宋朝淳熙年间朱熹开辟紫阳书院,既为南国之巨观,又且为文化界之盛事,一时学生云集,成为传播朱熹理学的有力力量。其后一些著名学者在靠近书院的地方又分别修建台亭庄馆,所谓继志传道,出名的有见罗书院、九峰书院、云寮书院等。至于名胜,《志》中收录,峰49座,岩83座,石(名石、刻石、题诗石等)63座,坛4,嶂2,岫1,岛1,岭8,冈3,峡1,洞46,窝5,窠4……此外豅(lóng,长大的山谷)、坞、一坑、洲、坪、崖、川、原、坡、窟、石门、林、园、江、湖、溪、滩、潭、涧、泉、池、沼、塘、井等共100余处。

建筑方面,则有祠21所,堂33所,僧道宫院100余座,书堂、书屋、室、楼、阁、台、亭、庄、馆、斋、宇、山房、草庐、别业等各类大小建筑,又是200多处。

武夷山物产丰富,有名的大红袍、金骏眉正是武夷茶,竹果蔬药、禽兽花草也不在少数,《志》中收录不多,但那只是因为在古代博物学并不发达,在自然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武夷山早已被视为“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彭祖传说

武夷山的传说武夷君与太武夫人为闽中最著名的两种传说之一。这个武夷君与彭祖毫无关系,而是另一种说法、另一位神仙,陆鸿渐《武夷山记》说“昔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史记·封神书》已经写到汉世祭祀武夷君用乾(干)鱼。

武夷山既为东南名山,又有神仙传说,自然会为方士羽流所重。唐时名道杜光庭在《洞天记》中把武夷山视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投送金龙玉简,正式认可了其十六洞天之名。自唐至宋,朝廷屡有加封,武夷君在官方的称谓中先是显道真人,后为仙道普利冲元真君。传说得其度化之人,有十三仙之多,世称武夷十三仙。

以是之故,秦汉以来,羽流云集,名道颇多。如唐贞元年间有钱郁霄、刘永志、李氏三女冠,后晋天福年间的,南唐元宗李璟之弟李良佐也弃了皇族荣华来此。后来道家高人吕洞宾、知微子、王文卿、高文举、白玉蟾、江师隆、张三丰等都曾先后来此山修炼栖止。

至今武夷山道教遗存极多,上述“僧道宫院100余座”即指其事,其中著名者有武夷宫、止止庵、桃源观、凝云道院等。

然而武夷君究竟是谁,除了在远古时惊鸿一现之外,历史中再也没有他的记载。甚至连大儒朱熹也搞不清楚,他观察到山中有“舟船棺柩之属,柩中遗骸,外列陶器”,因而推测,所谓武夷可能就是当地夷落的君长,事迹湮没后被奉为仙。事见《武夷图序》。

按,武夷山中确有三项远古闽人的遗迹,所谓仙蜕、仙船和虹桥板。仙蜕就是仙人蜕骨,仙船就是船式的棺材,架于悬崖横木之上,虹桥板就是岩壁上的桥板梁柱,都在两崖绝壁之上、人迹罕至之处,因此都被传为仙物。尤其虹桥板曾被人所得,“色黝而泽,文理坚栗,发声清越,材中琴瑟”,大家都以讹传讹的认为,如果没拿好,就会凌空飞去。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些其实就是悬棺。古人为了使尸骸免于人兽的侵扰,就把棺材放在悬崖峭壁之上。此种现象在南方非常多见,如宜宾一带有名的僰(bó)人悬棺,并不独武夷一地。所谓的虹桥板,要么是托棺材的木板要么是先人凿洞的栈道,要托举重物自然自然材质极好,又且经过千年风化,自然手感极佳,发声清越正是应有之义。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僰人悬棺

现在公认为,僰人是濮人的一支,百濮是古代西南方及江汉流域以南的少数民族的通称,应该和百越同一个族源。大体来讲,西南方向是濮人,东南方向为越人,统一的蔑称则是蛮夷。所谓“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说的正是纣王因为把商军主力派出去攻打东夷,从而造成国都空虚,而被武王一战灭国。《东夷传》说:

夷有九种:“曰畎夷、一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一曰玄莬(wèn),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满饰,五曰凫更,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

前一种可以认为是先秦时代中国东南方向的各种少数民族,而后者的涵盖范围就广多了,凡是东南海上之国,尽被囊括在内。如玄菟、乐浪、高骊基本就是朝鲜半岛,倭人是日本,只要新发现的海中国度都在夷人之列,如英国人最初和清朝打交道,就一直被视为英夷。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武夷君传说

古人怎么编故事不同于今天的作家要以作品名世,基本上都得靠小说。古代小说只是小道,《汉书·艺文志》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话到现在也不过时,它写出了小说家的故事来自三个方面:

1、稗官野史

上下五千年文化,正史之外,野史也不少。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清末民初,各类奇人轶事,无不为文学创作贡献了庞大的素材。传奇、戏剧、小说,凡是托之讲史者,实则只有三分史实而七分出于虚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即属此类,还有写尽今古的《历代通俗史演义》等。

2、街谈巷语

这是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故事,经文人加工,终成集大成之作,如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在南宋年间已经流传一时,而武王兴周伐纣的故事更早在《论语》中就有记载,《西游记》亦如此,在元代就已基本成型。

3、道听途说

这个类似街谈巷议,不过窃以为仍有区别。前者说的是大众喜闻乐见、且已基本成型的故事,也就是大家都知道,所不断丰富者,细枝末节而已。后者大抵更接近独创性,即使曾经流布,范围也十分有限,至少没达到像唐僧取经、吕望兴周这种世人皆知的地步。这其中的杰出代表是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搜神记》,到《聊斋志异》而成为高峰。

其实还有第四个来源,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4、作者个人的创造力。

中国的网文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靠的就是精彩设定。与欧美玄幻几乎都难脱《指环王》窠臼不同,中式玄幻在设定上基本上可以甩欧美几条街,无奈受制于作者的个人文笔、有意识的水文以及文化输出的弱势,在深层次的影响力上不得不被欧美碾压。

设定和编故事的能力,就是作者的创造力。真正的小说家,即使局囿于一屋之地,仍能编出精彩绝伦的好故事。刘宝瑞先生有个相声段子,说作者编《三侠五义》根本没出屋,所谓五鼠全是他这屋里的耗子,钻天鼠是顶棚里的,彻地鼠是地下跑的,穿山鼠是墙洞里的,翻江鼠是沟沿里头的水耗子,锦毛鼠是小孩玩的笼子里的小白鼠。三侠也一样,御猫展昭是假猫,是按展览的瓷猫编的;北侠欧阳春是墙上的一幅画;双侠丁氏兄弟是墙上挂画的俩钉子……

这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作家的创作,绝不可能脱离他本身的生活环境。五鼠闹东京绝不可能写成五虎闹东京,原因就在于他根本没见过老虎。封神作者大抵如此,我在前几篇知识点中屡次写到,封神的作者多半就是福建人。《西游》、《封神》都写到了海,这说明作者极有可能是东南沿海人。其次,《封神》原本就是为了蹭《西游》的热点出现的作品,这只有在明代书市最繁华的地方才能出现这种现象。第三,陈塘关的原型极有可能来自福建地区的陈塘,见前篇陈塘关考证。最后就是这个五夷山,很大可能就是武夷山。中国名山何其之多,五岳之外犹有千山万岭,什么九华山、青城山、崂山、白云山、雷公山、天柱山、梵净山……为何独独要写到五夷山?恐怕还是因为作者是福建之人,才会写到福建之山。

武夷山虽是道教名山,终究是世俗的,甚至也是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攻讦的,以五易之,似武夷而非武夷,也许是作者耍的一个心机。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燃灯逃走方向

五夷山的方位五夷山在何处,原著中确曾写到。赵公明追燃灯,燃灯“望西南上去了”,跟着就被萧升、曹宝两个五夷山散人所救。这个方位是相对西岐而说,西岐即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方向应该在四川、云南一带(见上图)。而赵公明修道之处正在四川峨眉山罗浮洞,两人皆是瞬息千万里的准圣高手,燃灯如果往西南方向跑,其实用不上两秒钟就跑到峨眉山去了。燃灯本来就打不过赵公明,又岂能如此不智,一头撞向赵氏老巢?

当然,还有个解释是燃灯的道场灵鹫山就在四川雅安芦山县,不过这儿和峨眉山相隔实在太近,两人要真是邻居早就开打了(燃灯道人本就是出自佛教的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之师,灵鹫山实即灵山),我倾向于认为“西南”二字或为传抄之误。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灵鹫山与峨眉山距离

《封神演义》第47回,萧升、曹宝有一首道情歌,也透露了他们的来历:

堪笑公明问我家,我家原住在烟霞。

眉藏火电非闲说,手种金莲岂自夸。

三尺焦桐为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骑龙远出游苍海,夜久无人玩物华。

依照封神的故事逻辑,烟霞二字自然是指山,能够“骑龙”则至少靠近海边,这说明这座山不大可能在内陆城市。

从内在逻辑上讲,这首诗化用吕洞宾所作,吕诗原为: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

眉藏火电非他说,手种金莲不自夸。

三尺焦桐非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骑龙远出游三岛,夜久无人玩月华。

前文已述,吕祖曾在武夷山久留,传说即成仙于仙游洞中。《志》中收有《回道人游武夷题》一诗,下有注,“回道人,纯阳祖师也”。诗云:

建溪之阳地毓灵,葱葱苍苍多松筠。

年深不识尧君历,夜静空闻王子笙。

桃花泛水流九曲,波回石涧飞寒玉。

青鸾岂作凡鸟鸣,元鹿谁同野兽逐。

笑看童子采灵芝,荷衣芰服称风吹。

朱颜老叟自何代,言说生从盘古时。

山间无寒亦无暑,蟠桃红兮蕨薇紫。

斫将白石与青精,漫燃龙竹闲烹煮。

武夷之山秀且高,参元堪把死生逃。

山中日月常如此,一局棋枰白昼消。

作者偏偏安排了两个五夷山散人、偏偏吟咏了吕洞宾之诗,恐怕并非巧合。而确实有可能是因为他原本要写的就是武夷山,又不愿直接用《回道人游武夷题》一诗,于是挑选了一首明显更适合宣扬道家内丹学说的杂诗。

封神大战中,五夷山散人为何纷纷下山帮助姜子牙?创世神叫他们来

吕洞宾、汉钟离

吕洞宾的资历太浅明代神魔小说勃兴,《西游》、《封神》这些故事从宋元以来由戏剧而话本,人民大众已非常熟悉,故事也已经基本成熟,作者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天才的汇总和创造,才成就了两大杰作。而八仙虽然自汉代已有之,但我们熟悉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则直到《东游记》才最终成型,八仙的名字也才最终确定。而这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儿了——据周晓薇先生考证,《东游记》成书当在明万历三十年左右,比《西游记》至少晚了十年,比继《西游》而起的《封神》至少晚了五年。

八仙的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名闻遐迩,八仙之所以被拔高到与十二金仙相当的上洞八仙,最大的功臣正是《东游记》。《封神》的作者写书时,《东游记》还没出现,老百姓对八仙的故事还不是那么熟悉,吕洞宾这些人还仅仅是世俗中的道家人物,虽然很厉害,但在《封神》这等神话世界里,却连配角也嫌勉强。他一个后生小辈,何德何能也配救援佛祖之师燃灯祖师?

《封神》世界虽然虚构了鸿钧和通天,但其他人倒都大有来头,元始、老子、女娲、西方二圣、玉帝这些大佬且不说了,单是金仙级的广成子就出自《庄子》,三大士即观音、普贤、文殊,惧留孙是佛教的拘留孙佛,赤精子出自《云笈七签》,太乙真人由太乙救苦天尊演化而来,多宝道人是多宝佛,长耳定光仙是定光欢喜佛,毗芦仙是毗芦遮那佛,孔宣是孔雀明王,至于杨戬、哪吒等人,不用说了吧……

相比这些早已被神话且已在神话谱系中取得相当地位的名字,吕洞宾跟他们一比,也就差了几个时代而已。偌大一本《西游记》中压根没他之名,就是明证。

总之,种种顾虑都决定了,作者既想宣传武夷山又不能直接让吕洞宾穿越进封神世界,那就只能随便用几个龙套了。

但是,武夷山毕竟是创世神(作者)的家乡,他要宣传家乡,就势必在书里写一座五夷山;

又不欲给家乡抹黑,就势必将五夷山写成帮助姜子牙、秉天意而行的正派。

他虽然没写吕洞宾,我们仍旧可以说他已先留下伏笔,也许拜在杨戬门下的两个金毛童子,正是纯阳祖师的前身。杨戬是神谱中赫赫有名的二郎神,拜在他门下不是辱没,而实是天大的缘份。

当然,上述一切只是惟心的推论,并非严谨的考证。限于本人学识,难免贻笑方家。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福建史稿》、《武夷山志》。

标签: 各显神通的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