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东晋人记载的话,怎么成为曹操座右铭?

纵横百科 10 0

曹操疑冢(罗公升)

汉文因山事已定,曹操疑冢忧更深。

假饶掩得腥臊骨,难掩欺孤一片心。

曹操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多疑的人,也是一个自私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视为曹操的“座右铭”。其实这句话在历史上,或者史料上是有原型的,叫“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意思都差不多。这句话是在曹操杀吕伯奢之后说出来的。不过在这件事上,现存的史料也不统一,存在三种说法。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的说法

相信大家都对这件事耳熟能详了,但小编还是要简明扼要地说一说。董卓当政,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而逃跑。路上结交了陈宫。曹操和陈宫到曹家世交吕伯奢家中。吕伯奢为款待曹操去买酒,家中人杀猪做菜。在听到可疑的声音后,曹操和陈宫当机立断,杀死吕伯奢一家,却发现是一个误会。后来曹操和陈宫在逃亡路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又杀死吕伯奢,就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和曹操杀吕伯奢的行为还导致曹操和陈宫的决裂。

《三国志》当中的情况

在这件事上,《三国演义》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一番“魔改”。首先并没有曹操献刀的事情,董卓上位,曹操就跑了。其次曹操与陈宫的关系也没有那么“铁”。陈宫追随曹操,应该是曹操击败黑山军、南匈奴之后,成为东郡太守的时候。陈宫是东郡人,曹操当了东郡太守,于是两个人就联合在一起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典略》:“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始随太祖。”

而且在《三国志》当中,并没有收录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一事,这件事出自裴松之引注的内容,而且一共有三个版本。

裴松之引注内容

裴松之引注的关于曹操杀吕伯奢家人的内容,有三个版本:《魏书》、《魏晋世语》以及《孙盛杂记》,小编将其中的内容分列在下面。

一、《魏书》

《魏书》当中的记载是,曹操因为自卫而杀人。曹操带着几个骑从路过古人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养的门客打算抢劫曹操的马匹和财物,曹操被迫反击,手刃几个人,可能骑从也杀了几个,具体数量不知道。

《魏书》:“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二、《魏晋世语》

与《魏书》相比,《魏晋世语》的基调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误会杀人”的说法。曹操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五个儿子接纳了曹操。但曹操本身疑心非常重,认为吕伯奢的儿子对自己有异心,于是趁夜杀人而去。

《魏晋世语》:“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孙盛杂记》

《孙盛杂记》对《魏晋世语》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也成为《三国演义》进行文学创作的蓝本。曹操听到一些食器碰撞的声音,以为是吕伯奢家人对自己动手,于是趁夜杀人。发现杀错人之后,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这句话自然也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创作的蓝本了。《三国演义》加强了这句话的语气,也突出了曹操的奸雄的气质。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种说法孰是孰非

既然这些史料之间存在冲突,而引注的裴松之也没有明确说哪一个史料是正确的,哪一个史料是错误的。我们就需要对这三份史料进行甄别。而这三种史料都没有在逻辑上出现重大的错误,所以要想辨认孰是孰非,主要应该从这三种史料的权威性和时代入手。

有人认为《魏书》创作时间在曹魏时期,所以从立场上偏向于曹操,将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一事进行了美化甚至是魔改。《晋书·王沈传》中对《魏书》的评价也不高,因为避讳的原因。不过我们要搞清楚一点,《魏书》究竟避的是谁的讳。虽然当时还是曹魏,但权力早已经被司马氏所架空。曹髦上一个皇帝曹芳就是被司马氏废掉的。这个时候著书进行避讳,避的也应该是司马氏的讳。司马氏此时是与曹魏处于对立局面的,王沈没有必要特意美化曹操。

《晋书·王沈传》:“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接下来是《魏晋世语》。《魏晋世语》其实并不是一部史书,而是晋朝人郭颁写的一部笔记小说。这虽然不意味着《魏晋世语》没有史料价值,但无论是成书时间,还是文学体裁上来看,《魏晋世语》的可信度都不如《魏书》高。何况裴松之在其他的地方也对郭颁以及《魏晋世语》做出了差评:“惟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可以说仅从史料价值的角度来看,裴松之对《魏晋世语》是持有否定态度的。

最后是东晋人孙盛撰写的《杂记》。可以看到《孙盛杂记》的内容与《魏晋世语》类似,仅在细节上做出的补充,与《魏书》有较大的区别。而根据裴松之的说法,孙盛很喜欢引用《魏晋世语》的内容。小编以为,关于曹操误杀吕伯奢家人一事的记载就是一个例子。而在《魏晋世语》的基础上,孙盛又加进去很多东西。就变成最后比较成熟、完备的版本。其中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经过《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俨然成为曹操的座右铭。但是这些在最原始、最权威的《魏书》当中都是没有的。小编更倾向于《魏书》的说法,曹操恐怕是背了一口大黑锅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