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宗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为何会被重用?

纵横百科 9 0

  宋朝大臣鲁宗道是个官场牛人,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自古以来“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能够给你高官厚禄,也能够一句“欺君罔上”就会要你的身家性命,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大臣,他迟到惹怒皇帝,大臣说:喝酒耽误了!皇帝不但转怒为喜,竟然还下令重用他!这是哪位“胆大”臣子呢?


  宋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之所以这样讲,是在这个朝代的“生存”期间,周边面临着多国的入侵与骚扰,甚至还有“靖康之耻”的事件发生,这在哪个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耻辱,让后人经常以“弱宋”称之。

  但就这样一个“弱宋”却在当时世界各国人均GDP中名列前茅,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皇帝治理国家是一方面,更需要得力的臣子辅佐才能给皇帝一双“慧眼”,包拯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包拯,而是另一个北宋大臣——鲁宗道。

  好的臣子就如同一面镜子,他能够体现出皇帝的优点,更能指出皇帝的不足,在唐朝时就有敢于谏言的魏征,而在北宋真宗时期的鲁宗道也是如此敢言的谏官。

  鲁宗道出身贫寒,并没有大富大贵的身世,自小就是个孤儿,在外祖父家长大。但好在鲁宗道够勤奋,一举考中了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见《宋史》。

  表面上看,鲁宗道是一个忠实肯干的“实干家”,一直靠着自己的实力与努力“打拼”仕途,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鲁宗道是一个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为百姓谋取了不少的“福利”。在之后升迁为“右正言谏章”时,无一处不体现出体恤民间百姓的疾苦。

  鲁宗道成为言官后,一直敢于直谏,“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人人侧目而不敢得罪。鲁宗道在皇上面前几次参奏他。所以那些贵戚、权臣对他都很畏惧,给他送了个“鱼头参政” 的外号,一因“鲁”字上为“鱼”字,二因他骨硬得好像鱼头一样。”


  鲁宗道不仅仅对百官如此,对皇帝也是敢于直言相谏,经常向宋真宗提出自己对官吏如何整治的看法,一次两次皇帝还感觉能够接受,但长此以往宋真宗便心生厌烦,鲁宗道再找他时便找各种借口托辞不见。

  这时鲁宗道对皇帝说道:“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言外之意,你设置我这个言官只是一个虚名吗?如果是这样就把我炒了吧!

  宋真宗听后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把鲁宗道设立成“榜样”,让文武百官都像他学习。

  一次宋真宗急召鲁宗道进宫议事,结果鲁宗道不在府上,而是出去和朋友喝酒去了,让皇帝派来的太监好等,终于等回来鲁宗道时,太监好意提醒,让皇帝等这么久,必定会龙颜大怒,一定要想好怎么和皇帝说。

  宋真宗看到“姗姗来迟”的鲁宗道异常恼怒,叱问缘由,结果鲁宗道直言“与朋友喝酒耽误了!只因家中并无好的环境招待许久不见的朋友,只好出去吃,这才让皇帝久等。”

  皇帝本来十分生气,看到鲁宗道这样说,必定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否则怎么会连一个像样的吃饭环境都没有。于是皇帝转怒为喜,直接升任户部员外郎,直龙图阁。

  到了仁宗即位时“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还,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公元1029年,63岁的鲁宗道病逝,赠兵部尚书,追谥“肃简”。

  鲁宗道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成为宋真宗、仁宗两任皇帝的好言官,在整顿朝纲方面起到了导向作用,促进宋朝初期阶段逐渐走向经济复苏,有着极大的功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