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衰落因不懂珍惜人才?魏武侯和魏惠王错失精英

纵横百科 7 0

战国初期魏国异军突起,称霸中原一家独大。但魏国的强盛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其实当时魏国人才辈出,例如吴起、商鞅、张仪等人,但他们都是在别国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巅峰。特别是秦国能够崛起,魏国算是输送了不少人才,难道魏武侯和魏惠王就不识精英吗?从几个例子来看,他们在对待人才时的确没有做到像之前的国君那么珍惜,导致有用的人向外流失。

战国时期,魏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生产基地,只可惜,人才都到了外国,没有为己所用。人才流失严重,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君缺乏识才、用才的能力。

魏武侯、魏惠王认识有问题

魏武侯、魏惠王父子在对待人才上,都存在问题:

案例1:吴起和魏武侯一起在黄河上巡游,魏武侯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流和旁边巍峨的高山,情不自禁地说,这真是国家之宝啊,有了它们的阻挡,魏国就会固若金汤。不经意中说出的话,才最能表露心声,在魏武侯的眼里,大江大河才是宝贝。

案例2:魏惠王和齐威王一起打猎,魏惠王炫耀地说,我们魏国虽是小国,可也有十二颗大珍珠,在夜晚能把马车照的明晃晃的,你们齐国有什么宝贝?在魏惠王的眼里,金银财宝才是国宝。

他们父子俩,一个以江河为国宝,一个以珍珠为国宝,都没有提到人才。

和魏惠王一起打猎的齐威王就高明多了,马上反击道:我对国宝的看法,和你不一样,我们国家有4位人才,在他们的辅佐下,周围邻国都不敢入侵。

魏惠王闹了个大红脸,但后来也没看到他改变了多少。

魏武侯、魏惠王没有处理好大臣内部的矛盾

国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合大臣之间的矛盾,魏武侯父子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咋地,导致了两位大才的离开。

案例1:魏国丞相公叔痤,自知吴起的功绩大过自己,害怕他把自己相位抢走了,就使了个阴招。让魏武侯把小女儿嫁给吴起,如果他同意了,说明对魏国是一心一意的;如果他不同意,很可能就有二心。

然后回家和他的公主老婆商量了一番,几天后,把吴起请到他们家做客。宴会上,公主对公叔痤大呼小叫,吴起看得是直皱眉头。魏武侯面见吴起时,就提到了婚事,吴起果断的拒绝了,咱一个大老爷们儿不能被一个女人欺负啊。

魏武侯从此对吴起起了疑心,吴起害怕,就逃到了楚国。

案例2:庞涓和孙膑。孙膑打算到魏国谋个差使,就找到了是个庞涓,结果庞涓嫉妒心强,就蛊惑魏惠王,说孙膑怎么怎么不好,魏惠王就下令砍了孙膑双腿。倘若魏惠王能够查明真相,估计就不会有后面的两场败仗啊。

大臣之间,阴谋暗算对方的很多,国君要明察秋毫,显然,魏惠王父子这方面做得不好。

吴起和孙膑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可惜从他们父子手上溜走了,下一个更可惜。

魏惠王眼界太高,觉得小人物配不上大魏国

公叔痤临去世时,向魏惠王推荐了他府上的中庶子,公孙鞅。

魏惠王很不以为然,我堂堂大魏,岂能让一个小小的中庶子做宰相,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魏惠王不识金镶玉,他同时代的秦孝公就比他高明多了,公孙鞅到了秦国后,得到重用,开始了变法,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孟子与魏惠王的对话可以看出,魏惠王也想招揽人才,可惜识人的能力实在有限,孙膑和商鞅都从他手里溜走了,这哥俩一个从东、一个从西把魏国打得抱头痛哭。

综上所述,魏武侯、魏惠王父子,由于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导致了大批人才流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